新年伊始,全球市场风起云涌,中国经济增长未来的动力何在?
“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内需,增长的韧性是很大的,而且增长点很多。中国的贫富差距很大,东部、西部、中部的地域差别悬殊,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潜力也非常大。”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1月16日在香港特区出席亚洲金融论坛时表示。
同时,他指出,中国城镇化依然方兴未艾,虽然最近几年增长较快,但是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,城镇化的程度仍然很低,经济增长的潜力非常大,“现在(中国)经济增长的质量、动力还有许多改善的空间,可选择的余地太大了。如果把内需问题解决了,经济增长肯定会保持在6.5%左右。”
华融资产管理董事长赖小民则认为,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动力来自于对内扩大内需;对外扩大开放,包括一带一路;对内、对外扩大投资。
不良贷款2015年已见顶
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,银行业坏账风险不断显现。有市场人士预测,银行业整体的不良贷款率有可能继续上升,超过1.8%甚至接近2%的水平。
“银行不良贷款从2007年到现在已经有十年了,很多经济学家唱衰中国经济,唱衰银行的也比较多,包括2007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对中国银行业不抱有信心的人也很多,但是现在中国的经济,特别是中国银行业仍然是一个比较健康的体系。”王洪章坦言。
根据中国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,截至2016年底,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攀升至1.81%,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,并创下近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。截至去年12月底,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175.5%。
王洪章认为, 中国银行业整体情况健康,风险亦可控,不良贷款的比率在国际上属较低水平,整体而言,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水平在2015年已经见顶, 今年风险亦可控。他透露,中国建设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在前年已见顶,去年已出现大幅下滑,今年也将得到很好的控制。
同时,赖小民指出,虽然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这几年仍在上升,但相对于中国70万亿元的经济体而言,银行业总资产达到226万亿元,“这个不良率仍然较低,风险总体可控。银行内部的机制很健康,商业银行全年净利润2万亿元,同比增长4%。”
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来源有明显的行业集中特征。根据东方资产不良资产调查报告显示,48.6%的受访者认为去年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产生的主要来源是制造业,23.6%的受访者认为是煤炭等采掘业,16.5%的受访者认为来自房地产。
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去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也表示,近三年来,商业银行用拨备核销以及其他手段共处置了大约2万亿元不良贷款,用市场化手段压减不良资产。
债转股降低企业杠杆
为帮助中国企业降低杠杆率,债务风险不断攀升,给经济和金融市场埋下巨大隐患。为此,政府再次重启“债转股”政策。
“现在中国企业的杠杆率确实很高,有些达到80%-90%甚至100%,银行的信贷由债权转为股权,这是政府提倡的。过去是政策性的债转股,银行不参与管理。这次则是市场化、法制化的债转股,银行与企业进行谈判,而不是搞"拉拉配"。”王洪章表示。
同时,他指出,这次债转股的目标主要是降低企业杠杆率,上次的目标则是解决银行不良资产。他强调称,市场化的债转股需要法制、制度、体系和人才。
公开数据显示,在过去三个月中,中国债转股共计达成18单项目合同,涵盖27家企业。建设银行占比达到约70%,目前拿下的有据可查的项目总额高达2350亿元。该行目前参与的债转股项目主要涉及钢铁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,签约的企业则包括武钢集团、云锡集团、广晟集团、山东能源、山西焦煤、陕西煤化工集团等。
普华永道中国金融服务部主管合伙人梁国威此前曾表示,银行是否参与债转股主要有四大考量因素:是否有选择权?是否有定价参与权?持有的股份是否可转让并有退出机制?监管是否会做出相应的改变?他坦言:“只有解决了这四个问题,银行才能有效地保护自身利益不受侵害。”
作为当前银行利用外部资源处置不良资产的主要途径,资产管理公司(AMC)在上一轮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发挥了关键的主导作用。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“全国+省级+地市”的三级AMC体系,但在最新一轮的债转股项目中,资产管理公司却鲜有参与。
赖小民此前表示,虽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连续14个季度上升,不良资产体量攀升,但符合公司收购标准的标的物正在减少。同时,他透露,在选择标的时会优先考虑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整合的行业,如钢铁、水泥、电解铝行业。同时还考虑债转股企业本身的资产质素;维持风险定价原则;须有盈利能力。
- 相关文章
-
-
暂无数据
- 推荐文章
-